首页 > 美文摘抄

张海迪励志的故事

时间: 新华 美文摘抄

关于张海迪励志的故事

  张海迪,汉族,山东省文登市人,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,哲学硕士,英国约克大学荣誉博士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张海迪励志故事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!

张海迪励志的故事

  张海迪的励志故事:

  在祖国大地上,一个瘫痪姑娘谱写高昂生命之歌,震撼了亿万青年心灵,人们从她身上汲取强大精神力量,使自己情操变得更加高尚。她是谁?她就是八十年代新雷锋--张海迪。

  命运向张海迪挑战。五岁时,她就得了硬脊膜外血管病变。此后十六年间,她先后动过四次大手术,摘除了六块脊椎板,使她从第二胸椎以下,即占三分之二躯体失去了知觉。

  张海迪命运是很不幸,可是在党与人民抚育、关怀与帮助下,她没有沮丧,而是以顽强毅力向命运挑战。她克服种种困难,自学了小学与中学基本课程,阅读了一千多册政治、文学、医学、外语等方面书籍;自学英语达到大学程度;翻译了十六万多字英文作品与资料;她还不顾自身病痛,用自学医学知识与中医针灸技术,为群众治病一万人次以上。她满腔热情地帮助周围青年学习、工作与进步,使他们奋起革命精神,在工作中做出贡献。她在高考预选中得四百三十六分而不能跨进校门,却鼓励与帮助别青年进了大学,她自己不能进工厂劳动,到边疆保卫祖国,却鼓励与帮助别青年成为先进生产者、战斗英雄。

  这是一个奇迹吗?确实是一个奇迹。那么是什么力量使这样一个不会走路姑娘生活得如此坚强呢?是她对人民、对共产主义道德信念驱使。她说过:“只要我活着,就要为人民服务。我愿意把自己一切献给党,愿意把自己青春献给壮丽共产主义事业。”

  人物经历

  早年经历

  1955年9月,张海迪出生在山东省文登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。1960年,5岁的张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,5年中,她做了3次大手术,脊椎板被摘去6块,最后高位截瘫。

  因为生活不能自理,所有的学校都不接收她。对张海迪来说,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 。在死神的威胁下,张海迪意识到自己的生命也许不会长久了,更加珍惜自己的分分秒秒,用勤奋的学习和工作去延长生命 。她在日记中写到:“我不能碌碌无为地活着,活着就要学习,就要多为群众做些事情。既然是颗流星,就要把光留给人间,把一切奉献给人民”。

  1970年4月,张海迪跟着父母来到山东莘县十八里铺尚楼村,开始了农村生活。她发现这里的学校没有音乐教师,就主动到学校教唱歌,课余帮助学生组织自学小组,给学生理发、钉扣子、补衣服。当看到缺医少药时,张海迪萌生了学习医术解除群众病患的念头。她买了医学书籍、体温表、听诊器、人体模型和药物,努力研读《针灸学》《人体解剖学》等书。她不顾自身的病痛,用自学的医学知识和针灸技术,为群众治病一万人次以上。

  1981年,张海迪获评莘县广播局先进工作者;同年,《人民日报》首次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。1982年,获得聊城地区“模范共青团员”和“三八红旗手”称号。

  创作经历

  张海迪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病痛和种种困难,自学小学和中学的基本课程,阅读政治、文学、医学和外语等方面的书籍一千多册;自学英语达到了大学程度,并学习日语、德语和世界语 。

  1976年,张海迪学译英文版小说《月亮宝石》。1979年,为有关单位翻译《世界百科全书》插图部分资料 。1983年,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;4月,翻译的《海边诊所》出版。1984年,翻译出版英国女作家安妮·迪格比的小说《丽贝卡在新学校》。1990年,翻译出版美国作家诺顿·加斯特的小说《小米勒旅行记》。

  1991年,张海迪的鼻部出现黑色素癌 。在经历了第6次大手术后,张海迪身体状况差到了极点,但她坚持就读吉林大学哲学系,攻读研究生课程。1993年,成功获得学位,成为中国第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哲学硕士 。

  1998年,张海迪与丈夫共同翻译出版美国作家拉尔夫·赫尔菲的小说《莫多克——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》。2002年,张海迪的长篇小说《绝顶》问世 。2003年,与丈夫翻译出版英国作家亚当·菲利普斯的小说《达尔文的蚯蚓》。2004年,出版散文集《美丽的英语》 。2007年5月,张海迪应邀到德国班贝格做一年的访问学者,回国后,张海迪将她的所见、所闻、所感做的详细的记录进行整理,编写为《我的德国笔记》 ;访学期间,创作长篇小说《天长地久》。2010年,推出新译作《一只旧箱子》,由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。

  从政经历

  2008年,张海迪当选中国残联主席 。2016年,就任里约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团长 ;10月,张海迪履职新一届康复国际主席 。2018年,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,张海迪就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七届主席团主席 。2021年,第16届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成立,时隔五年,张海迪再任团长 。2023年,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第19届亚运会和第4届亚残运会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等有关事项的通知发布,张海迪为第19届亚运会和第4届亚残运会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,第4届亚残运会组委会主席 。

  轮椅上梦:

  张海迪被誉为身残志坚一代楷模,自学成才著名作家,出版了长篇小说《轮椅上梦》、《绝顶》、《天长地久》,散文集《鸿雁快快飞》、《向天空敞开窗口》、《生命追问》、《我德国笔记》等,翻译了《莫多克——一头大象真实故事》、《丽贝卡在新学校》等外文著作。她现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。

  她用顽强意志粉碎了医生对她生命长度预言,她用积极态度努力过好每一天,不断拓展生命宽度。在上世纪80年代,她坚韧不拔精神,让全国年轻人看到了奋斗力量,鼓舞了一大批中国青年。她就是被誉为“八十年代新雷锋”与“当代保尔”张海迪。

  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

  张海迪,1955年9月出生于济南一个知识分子家庭。她拥有一个幸福童年,快乐而活泼,成天蹦蹦跳跳跑来跑去,似小燕子般到处飞翔。可惜,蹦蹦跳跳时光是那样短暂。1960年一个明朗早晨,玩具室里刚上完一节“课”,她与小同伴们嘻笑着朝门外跑去,忽然跌倒了。从此,双腿丧失了知觉,张海迪也丧失了关于腿记忆。

  张海迪当年不知道自己患是脊髓血管瘤,病情反复发作,非常难治。五年中,她做了3次大手术,脊椎板被摘去6块,最后高位截瘫。这样,原来天真活泼张海迪,只能整天卧在床上。当年,医生们一致认为,像这种高位截瘫病人,一般很难活过27岁。

  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上学校,终于有一天,张海迪按捺不住心中渴望,对妈妈说:“妈妈,我要上学!”可是因为自己生活不能自理,所有学校都不接收。

  病魔是无情,每当病痛折磨她时,坚强张海迪没有流泪,疼得实在厉害时,为了分散注意力,她就猛揪自己头发,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。渐渐地,她揪下来头发,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!

  对张海迪来说,家是一所特殊学校。在这个特殊学校里,聪明、好学张海迪学拼音,学查字典,学一个又一个生字。她趴在床上,用胳膊支撑着身体抄书,学完了一本又一本小学课本,没有人催问,没有人检查督促,更没有考试与考试中竞争,全靠着自学。努力是加倍,成功喜悦也是加倍。于是,她学习自觉性、学习乐趣与生活意志,还有思维能力,便随着知识一起增长起来了。通过非同寻常努力,她还练素描、学写生、临摹名画、学会了识简谱与五线谱,并能用手风琴、琵琶、吉他等乐器弹奏歌曲。

  1970年 4月,张海迪跟着带领知识青年下乡父母,来到没有电灯与自来水、生活也十分艰苦农村生活。她发现小学校没有音乐教师,就主动到学校教唱歌,课余还帮助学生组织自学小组,给学生理发、钉扣子、补衣服。

  当看到当地群众缺医少药带来痛苦,张海迪便萌生了学习医术解除群众病痛念头。她用自己零用钱买来了医学书籍、体温表、听诊器、人体模型与药物,努力研读了《针灸学》、《人体解剖学》、《内科学》、《实用儿科学》等书。为了认清内脏,她把小动物心肺肝肾切开观察,为了熟悉针灸穴位,她在自己身上画上了红红蓝蓝点儿,在自己身上练针体会针感。

  起初,她在白菜疙瘩上、在萝卜上扎。在白菜疙瘩上进了几天以后,就在她自己身上进针,她觉得医生就是要这样,首先要自己感觉。曾有人问她,海迪是不是你腿没有知觉,你胸以下没有知觉,你在自己身上扎针不痛苦啊?她说:“恰恰相反,我最开始针灸时候,是扎自己最疼地方,比如脸上穴位,包括印堂穴,扎了以后是什么样感觉,我要知道。”功夫不负有心人,她终于掌握了一定医术,能够治疗一些常见病与多发病,在十几年中,为群众治病达1万多人次。

  天才在痛苦中诞生

  后来,她从保尔·柯察金与吴运铎事迹中受到鼓舞,从高玉宝写书经历中得到启示,决定走文学创作路子,用自己笔去塑造美好形象,去启迪人们心灵。她读了许多中外名著,写日记、读小说、 背诗歌、 抄录华章警句。认准了目标,不管面前横隔着多少艰难险阻,都要跨越过去,到达成功彼岸,这便是张海迪性格。

  1981年,张海迪事迹开始受到媒体关注。当年12月29日,头条报道了张海迪身残志坚、勇斗病魔事迹,她那坚韧斗志像火一样迅速点燃了人们激情。随后,当地共青团组织、妇联、党报都纷纷报道她事迹,各级单位也力邀她去座谈。

  1985年,张海迪拿起笔来义无反顾地投入长篇小说《轮椅上梦》创作之中,这一写就是五年。由于长时间坐在轮椅上,导致她身体多处长了褥疮,长时间用胳膊支撑身体,她衣袖磨破了一只又一只,肘关节老茧掉了一层又一层,右胳膊也因长时间支撑身体导致血管变粗而残疾。

  夏天济南,有“火炉”之称,没有知觉下身排汗本来就困难,小电扇吹出又都是热风。为了降温,每隔一会儿,她就将头发用自来水浸湿,再坐到电扇前猛吹;一到冬天,房间里又冷得像冰窖一般,就是穿上厚棉衣,每年也要冻感冒几次,而她一感冒就要发烧好几天,甚至还有可能危及生命。对此,张海迪从不后悔,反而认为,寒冷能让人头脑更清醒,增加更多人生感悟。

  1990年,《轮椅上梦》出版后全国发行。紧接着,张海迪又进行了第二部书《生命追问》文学创作。为了满足读者购书欲望,这本书连续印刷了十次。张海迪感慨道,“作为一名作家,还有什么比读者喜爱你作品更能让你幸福呢?”于是,她又笔耕不辍,创作出了长篇小说《绝顶》、散文集《鸿雁快快飞》、《向天空敞开窗口》等,同时翻译了多部国外优秀文学作品。